2020年8月6日 星期四

尿酸、痛風 迷思釐清

資料來源:好健康雜誌 53期  2020.07.15 
     諮詢╱郭佑民(臺大醫院內科部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)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撰稿╱黃倩茹

有些人在健檢報告看到自己的尿酸值顯示紅字,但身體沒有不舒服也沒有症狀,很疑惑究竟是不是有痛風?聽說痛風藥吃了很不舒服還會過敏,真的嗎?
 
尿酸是體內細胞核酸──「普林」的代謝最終產物,體內的普林經過肝臟代謝形成尿酸,最後經腎臟將尿酸隨著尿液排出體外,如果體內產生過多尿酸,或腎臟排泄尿酸不良,就會產生「高尿酸血症」。一般來說,當男性每100毫升血液中的尿酸值在7.0毫克以上、女性在6.3毫克以上,便稱為高尿酸。
 

2019年8月15日 星期四

2019年2月27日 星期三

輕鬆預防腸保健康

文章來源: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
網址: https://www.hpa.gov.tw/Pages/Detail.aspx?nodeid=621&pid=1138


大腸癌簡介

         大腸直腸癌為目前國人最常見的癌症,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,自民國95年以來大腸直腸癌發生人數已高居癌症發生人數的第1名,同時也是十大癌症死亡原因第三位,每年罹患人數約一萬多人,更有逾5,000人因此死亡。
       大腸直腸癌的危險因子包括年齡(五十歲以上)、動物性脂肪攝取過量、肥胖、缺乏運動、抽菸以及大腸直腸癌家族史等,不過過去研究顯示大腸直腸癌患者當中有家族病史的不超過兩成,主要成因還是年齡與飲食生活習慣所致。
   大腸直腸癌的形成與發展有其獨特之處, 一般由良性的腺瘤約需經過五至十年的時間逐步演變為浸潤癌,其初期進展速度相當緩慢。當演變為癌症之後,各期的長期預後大不同,當中第一期大腸直腸癌治療五年存活率近9成,第三期大腸直腸癌五年存活率則不到6成,第四期甚至在兩成以下,因此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是戰勝大腸直腸癌最重要的原則。大腸直腸癌在初期幾無症狀,等到有出血、排便習慣改變或體重減輕,多半都已經進展至第二、三期以上。(本文由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邱瀚模醫師提供)

要如何預防並早期發現大腸癌?

 1. 養成良好飲食習慣,多吃蔬菜水果,少吃肉類及高油脂食物。
 2. 養成每天運動習慣。
 3. 養成定期篩檢的習慣。 大腸癌多發生在50歲以後,
所以50歲以上民眾應每1~2年接受糞便潛血檢查,但是有個人或家族瘜肉症或大腸癌病史的民眾,建議直接接受全大腸鏡檢查,檢查年齡也要提早。
  

糞便潛血檢查

     據歐美國家經驗,每一至二年糞便潛血篩檢約可下降18%至33%的大腸癌死亡率。糞便潛血檢查是檢查糞便表面是否有肉眼看不出來的血液,由於大腸癌的腫瘤或息肉會受到糞便摩擦而流血,血液因而附著在糞便表面排出,所以透過糞便潛血檢查能早期發現大腸癌或息肉個案,並經由大腸鏡檢查作進一步診斷,及早接受治療,進而阻斷癌症的發生與進展,才能減少大腸癌的傷害。 目前糞便潛血檢查是使用定量免疫法,不需要飲食限制,相當簡單方便。但糞便潛血檢查並非百分之百準確,當有任何異狀時,仍應找專科醫師做必要檢查。 

補助篩檢的對象


     政府目前補助50-74歲民眾每2年一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;可持健保卡到健保特約醫療院所檢查,檢查服務資訊請洽當地衛生局(所)、健康服務中心查詢。

做糞便潛血檢查需要注意什麼


1. 在糞便的不同表面刮取適量的糞便,放入內含保存液專用的 採便管。
2. 由於糞便中的血液在室溫下會被破壞,請採檢完後盡速送回;如無法於當日立即送檢,務必先存放於冰箱冷藏保存。
 提供癌症篩檢服務之醫療院所
檢查服務資訊請洽當地衛生局(所)、健康服務中心或至下述網址查詢最新特約院所名單  

糞便潛血檢查結果及處理方法建議


正常(陰性)
   ■建議每2年定期接受糞便潛血檢查,確保健康。
   ■任何檢查都會有偽陰性個案發生,所以即使檢查結果正常,有任何異狀,均應盡速就醫。

異常(陽性,糞便檢測出血液)
  ■請即至醫院接受「大腸鏡檢查」。據統計,糞便潛血檢查結果為陽性者,每2人就有1人有大腸息肉,每22人就有1人為大腸癌。
  ■一旦發現導致大腸癌的息肉,通常藉由大腸鏡切除,若有特殊情形,請遵行醫師建議。

2019年1月3日 星期四

糖尿病用藥傷腎?控糖不佳反害洗腎

轉載作者:轉載自uho優活健康網 (http://www.uho.com.tw)
文章網址:http://www.uho.com.tw/hotnews.asp?aid=48905
文章內容:

根據衛福部106年國人死因統計,糖尿病高居10大死因第5位,每年死亡人數近萬人,每1小時就有1.12人死於糖尿病。血糖控制不佳併發心血管疾病及腎臟病變,為糖友最常見的共病及主要死因。

糖尿病控制不良 易併發洗腎

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黃瑞仁表示,國內近200萬糖友要小「心」,根據研究分析,同時併發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將平均減少壽命12年 !但糖友對於服用糖尿病藥物常有迷思,高達56%民眾認為按時使用糖尿病用藥會「傷害腎臟」。國健署資料顯示,近5成糖友同時罹患慢性腎臟病;且104年台灣腎病年報亦指出,國人洗腎原發原因以糖尿病位居第一位(45%),可見控糖不佳才是洗腎元兇。
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許惠恒表示,美國糖尿病學會(ADA)及歐洲糖尿病學會(ESDA)共同發表2019年國際最新糖尿病治療指引,達到良好糖尿病控制外,也開始關注生活品質與其他併發症、共病發生甚至死亡的可能性,強調糖尿病照護首要目標即為共病管理,如心、腎併發症,以及降糖是否能夠安全達標,以降低未來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。

每2位糖尿病患就有1位死於心血管疾病

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黃瑞仁表示,台灣的第2型糖尿病病患併發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有1/3,而國外研究指出,每2位糖尿病患就有1位死於心血管疾病,特別是65歲以上,心血管相關併發症死亡率更高達2/3。
長期控糖不佳像把心臟泡在糖水中,糖分一絲一縷醃漬浸透身體所有器官。有研究指出,糖尿病病患相較於一般人,會提早10到15年發生心血管疾病,一旦併發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將減少平均壽命12年,糖友切莫輕忽。另外過去常有迷思歸咎於西藥濫用導致洗腎,事實上血糖過高才造成腎臟的負擔,呼籲糖友應遵從醫囑服藥控糖。

糖友服藥順從性需配合 助控制病情

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許惠恒表示,臨床中遇糖友誤以為糖尿病治療藥物會傷害腎臟,而不按醫囑服藥,反而讓腎功能快速惡化。糖尿病藥物治療應考慮:(1)有效降糖、(2)保護心血管、(3)保護腎臟、(4)減少低血糖發生、(5)對體重的影響。建議糖友接受多種糖尿病藥物治療時,諮詢專業醫師意見,用藥治療上,考慮多種降糖機轉,與醫師充分討論治療選項,選擇最適合的藥物。
許惠恒理事長補充,糖尿病治療成效,除了藥物本身效果,糖友服藥順從性也須配合。像是合併三高併發症時,每日服藥數量會相對增加,建議可與醫師討論是否適用複方型藥物,也就是2種藥物做成同一顆粒,可以減少服藥顆粒數。瞭解並注重共病管理的觀念,建議糖友加入糖尿病共同照護網,協助共病管理,糖尿病照護「過關展降」!

2018年8月24日 星期五

「脂糖肝」易得肝癌!

資料來源:好健康雜誌 45期  2018.7月號 
     撰稿╱粘曉菁醫師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臺大醫院家庭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)

台灣國家衛生研究院日前發布一項研究證實,脂肪肝、糖尿病及三酸甘油酯過高,是非病毒性肝炎肝癌病人的致癌3大危險因子,容易跳過肝硬化階段而直接導致肝癌,消脂保肝,刻不容緩!

沒有B肝帶原,也沒有C肝,依然有可能罹患肝癌嗎?答案是肯定的。國家衛生研究院使用人體生物資料庫「台灣肝癌網」,收集大量肝臟腫瘤病人的生物樣本及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研究顯示,代謝性疾病風險因子與非病毒性肝癌有顯著相關,其中最重要的3個風險因子分別為脂肪肝(由超音波檢測)、糖尿病史、三酸甘油酯過高(Triglyceride簡稱TG,大於160 mg/dL)。

2018年6月6日 星期三

三高藥傷腎拒服藥?護腎2大迷思~專家說給你聽

轉載作者:轉載自三立新聞網 (http://www.setn.com)
文章網址:http://www.setn.com/News.aspx?NewsID=388935


文章內容: 


記者楊晴雯/台北報導


國內近期有項剛出爐的「護腎習慣大調查」指出國人2大護腎迷思,包括很多人以為三高及代謝症候群是老人病,但其實銀髮世代較年輕人更有健康行動力、有助遠離腎病;近3成民眾以為三高藥物傷腎,因此未按時服藥,對此專家提醒,將血糖、血壓控制到安全範圍,才是護腎的正確做法。

2018年5月10日 星期四

血壓控制不當 恐使身體整組壞光光

轉載作者:轉載自健康醫療網 (http://www.healthnews.com)
文章網址:
https://www.healthnews.com.tw/supply/article/37916/血壓控制不當 恐使身體整組壞光光


文章內容: 

血壓控制著我們全身的器官,ㄧ旦放任血壓高,與器官說掰掰的機會也將大幅提升。根據ㄧ項最新調查指出,全台竟有高達8成的民眾,不知血壓控制不良會傷及全身器官;而因高血壓導致受損的重要器官中,國人最害怕失去的前3名則分別為:大腦(36%)、心臟(28.7%)與眼睛(22.9%)。醫師表示,其實高血壓堪稱無孔不入的隱形殺手,長期高血壓不但會引起血管阻塞、血管破裂,更會引發連鎖反應傷及全身器官,因此不得不慎防!

2018年3月26日 星期一

2018 糖尿病臨床監測建議表

糖尿病臨床監測建議表
測試項目
建議頻率
糖化血色素及靜脈血漿糖(1)
個月
糖尿病衛教
個月
血脂肪
低密度、高密度與總膽固醇三酸甘油酯
若血脂異常或使用降血脂藥物
3-6 個月
腎臟
肌酸酐/eGFR/尿液常規/白蛋白尿(2)
若上述檢查異常需追蹤者
3-6 個月
眼睛
視力、眼底檢查 ( 3)
足部
脈搏、踝臂動脈收縮壓比值 ( 4)
神經病變
單股纖維壓覺、頻率128 Hz 音叉震動感、肌腱反射
口腔檢查
1
癌症篩檢
配合國健署癌篩政策
糖尿病人自我管理:體重、血壓、血糖、足部
經常
焦慮與憂鬱之評估
高風險病患或有臨床症狀時
1:若糖化血色素的數值不能代表平均血糖值,例如有貧血、變異血紅素、慢性腎病變或是懷孕等狀況,可監測糖化白蛋白(Glycated albumin),及SMBG來輔助評估血糖控制情形。
2:以一般尿液試紙檢測蛋白質,若測不到蛋白尿,但設備允許,建議檢測尿液中
     白蛋白/肌酸酐比值,檢測結果異常,則建議在3-6 個月內重覆測定,若3次的
     檢查中有2次結果異常,則診斷為蛋白尿。
3:依眼底檢查結果決定追蹤頻率:
   ● 1 次:沒有變化或輕微變化。
   ● 3-6 個月檢查一次:比上次檢查更惡化。
   ● 更頻繁追蹤:懷孕。
   有下列情形建議轉診眼科專科醫師:
   ● 當天轉診:突發性視力喪失、有視網膜剝離的現象。
   ● 一週內轉診:有視網膜前和或玻璃體出血、新生血管或虹膜炎。
   ● 1-2 個月內轉診:重度的視網膜病變、無法解釋的視力衰退、黃斑部水腫
        、無法解釋的視網膜變化、白內障、無法看見眼底。
4:若有足部潰瘍或感染,建議轉診至足部照護團隊。
資料來源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 2018糖尿病 臨床照護指引

2018年3月5日 星期一

中年男吸菸又嗜酒 糖尿病釀禍險失明

轉載作者:轉載自健康醫療網 (http://www.healthnews.com)
文章網址:
https://www.healthnews.com.tw/supply/article/36974/中年男吸菸又嗜酒 糖尿病釀禍險失明

文章內容:

台中一名男業務員時常交際應酬,養成抽菸、飲酒的習慣,最近出現視力下降的症狀,他原以為是業務繁忙導致眼睛疲勞,直到某次伸手只見手影,才察覺事態嚴重,趕緊就醫檢查;沒想到才44歲就確診為第二型糖尿病,且出現眼睛黃斑部水腫併發症,險些失明!

尿酸、痛風 迷思釐清

資料來源:好健康雜誌 53期  2020.07.15        諮詢╱郭佑民(臺大醫院內科部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)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撰稿╱黃倩茹 有些人在健檢報告看到自己的尿酸值顯示紅字,但身體沒有不舒服也沒有症狀,很疑惑究竟是不是有痛風?聽說痛風藥吃了...